春近四绝句
黄庭坚〔宋代〕
闰后阳和腊里回,濛濛小雨暗楼台。
柳条榆荚弄颜色,便恐入帘双燕来。
亭台经雨压尘沙,春近登临意气佳。
更喜轻寒勒成雪,未春先放一城花。
小雪晴沙不作泥,疏帘红日弄朝晖。
年华已伴梅梢晚,春色先从草际归。
梅英欲尽香无赖,草色才苏绿未匀。
苦竹空将岁寒节,又随官柳到青春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闰月后暖和之气上升,虽是腊月,却已春意盎然。濛濛细雨中,远处的楼台若隐若现。
柳条和榆荚都开始泛出春天的颜色。雨过天晴后,恐怕双燕该飞进帘子里了吧。
雨后亭台清洁明净,原先飞扬的尘沙已被压实。春天即将到来,我登上亭台远眺,心情极好。
更使人高兴的残冬时的轻微寒气,终于酿成了漫天飞雪,仿佛把洁白的花朵向满城飘洒。
小雪之后,太阳照射的沙地还未被踩踏成泥。稀疏的竹帘中透出朝阳的光辉。
年岁将尽,梢头的梅花已经凋谢。春色正从小草的嫩叶上悄然归来。
梅花将要开尽,但它的香气依旧撩人。小草才长出点点新芽,绿得还没有十
创作背景
这组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二年(1069)十二月,当时黄庭坚任汝州叶县尉。新春临近,万物渐苏,诗人登临亭台,放眼满城雪景,心情特别舒畅,于是写下了这组诗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(宋)黄庭坚著;黄宝华选注. 黄庭坚选集[M]. 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 1991:14-15.
2、
李耀基,韩志宏编注. 唐宋名诗一百首[M]. 北京:北京出版社, 1989:87.
3、
李梦生选编. 绝句三百首辞典[M]. 上海:汉语大词典出版社, 2002:199.
赏析
黄这组诗紧紧扣住春意茁然发生之意,写得气象勃勃。这里没有凛冽的寒风,没有萧飒的情调,有的只是隐约潜行的春天的倩影。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美好生机的敏感心理,饶有唐韵,清新流丽,情韵悠扬。
“闰后阳和腊里回”,是说闰十一月过后,阳和之气便在腊月里提前降临到人间。闰月是古人调整节令农时的手段,闰十一月之后,腊月事实上就是正月。那濛濛的细雨无声地飘洒着,远处的楼台显得缥缈而又恬静。这哪里像是寒冬腊月,分明是春雨。在雨的梳洗滋润中,柳条榆荚都隐隐地透出绿意。“弄颜色”的“弄”字,把榆柳都人格化了。如张先的“云破月来花弄影”,把无意识之物写得绰有情致。而且这个“弄”字,有若有若无、
简析
《春近四绝句》是一组七言绝句。第一首写阳和之气在腊月里提前降临到人间,在濛濛细雨的梳洗滋润中,柳条榆荚都隐隐地透出绿意;第二首写雨后登亭台瞭望小城全景,意气佳胜,恰又遇轻寒小雪;第三首写雪后地上不泥泞,枝头梅花已经调谢,但春色从小草的芽尖上悄悄归来了;第四首写梅香还未散去,草色又已绿,经冬不凋的苦竹与路旁的柳树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。这组诗紧紧扣住春意茁然发生之意,写得气象勃勃,充满欣喜、轻快的青春情调,清新流丽、情韵悠扬,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美好生机的敏感心理。
黄庭坚
黄庭坚(1045-1105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 2547篇诗文 558条名句
水龙吟·老来曾识渊明
辛弃疾〔宋代〕
老来曾识渊明,梦中一见参差是。觉来幽恨,停觞不御,欲歌还止。白发西风,折腰五斗,不应堪此。问北窗高卧,东篱自醉,应别有,归来意。
须信此翁未死,到如今凛然生气。吾侪心事,古今长在,高山流水。富贵他年,直饶未免,也应无味。甚东山何事,当时也道,为苍生起。
游金山寺
苏轼〔宋代〕
我家江水初发源,宦游直送江入海。
闻道潮头一丈高,天寒尚有沙痕在。
中泠南畔石盘陀,古来出没随涛波。
试登绝顶望乡国,江南江北青山多。
羁愁畏晚寻归楫,山僧苦留看落日。
微风万顷靴文细,断霞半空鱼尾赤。
是时江月初生魄,二更月落天深黑。
江心似有炬火明,飞焰照山栖鸟惊。
怅然归卧心莫识,非鬼非人竟何物?
江山如此不归山,江神见怪惊我顽。
我谢江神岂得已,有田不归如江水。